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擁有靈活表演開關的天生演員—謝盈萱

紙上聚光燈 系列之八

文/吳牧青

謝盈萱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
演出作品:非常林奕華《包法利夫人們》、《水滸傳》、《情場如商場—班雅明做愛計畫》、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三姊妹》、《百年孤寂》、表演工作坊《如 夢之夢》、外表坊時驗團《道德神經》、《一又三分之一》、城市故事劇場《明天我們空中再見》《ROOM118》、台灣藝人館《流亡》等…

第一次看見謝盈萱,是在六年前皇冠小劇場戲劇節中符宏征所導的《道德神經》。當年才剛進入大三的她,和一群硬底子的演員(外表坊團長李建常、雲門一 代的舞者王維銘、能寫能演的黃小貓)尬戲,只記得她雖然顯得些許生嫩卻吸收地很快,將符導最為擅長的意象劇場所需的片段發揮出一定的功力。而事隔多時,近 兩年她已一躍成為劇場界最出色的女演員。

上大學以前,在竹北唸高中的謝盈萱,在劇場經驗除了有接觸話劇社之外,幾近於零。「高中的時候,我甚至不知道有戲劇系這個科系,只是隱約知道幾個大 型劇團,而且連哪一個名導是什麼劇團都連不起來。大一開學時,老師要我們寫下最欣賞的戲劇,只見大多數台北人的同學振筆疾飛,我一時之間有點傻掉,只好隨 便寫些芭蕾舞劇…」她還一度因為班上同學對於戲劇的基本知識都很多而不大敢發問。

「林如萍是我的恩師。」在她大一和大二那個「傻傻的,什麼都不懂」的年代,林如萍介紹了她去試符宏征的戲《道德神經》,符導從好幾位 audition的學院演員中選中了她,理由便是「她沒有學院派演員那樣的具有包袱」。但是,一年後同樣是符宏征的戲《一又三分之一》再找她來演,卻得來 另一種評價︰「奇怪,妳現在怎麼變得有學院味呢?」所以,在謝盈萱心目中,2003年北藝大學製《櫻桃園》就成為她演員生涯中的一個轉捩點。

「我覺得第一次在林奕華的戲《班雅明》裡,他不大喜歡我。」謝盈萱說,他的個性本來就難以捉摸,而她自己又是個需要時間去認識一個導演的演員,所以 到了近期演《水滸傳》和《包法利夫人們》時,彼此之間就比一開始接觸時更了解導演和演員之間所給予的詮釋與發揮。「他到後來就比較能看出我這個人的個性, 可以勝任什麼樣的角色。」在《包法利夫人們》中演活利菁和許純美而大為搶戲的謝盈萱,也隱約嗅到另一絲作為一個「演員」的危機感。她表示︰「我很怕觀眾或 導演就先入為主認為我就是要演喜劇的角色。如同我其實不大喜歡被戲中的所呈現的個性而來認識我,每當戲演完有觀眾來找我聊天,我心底就很擔心他們以『戲中 的我』來認識我。」戲與戲之間,舞台上與舞台下,謝盈萱的開關是嚴謹而分明。

在兩三年前,謝盈萱曾經歷過一陣子猛接展覽、商場主持人case,「在那樣的環境下,真的非常的緊繃。廠商就在旁邊看,就算沒有人在台前,也要一直 保持很嗨的在那裡一個人說說說…」謝盈萱回想那段隨時都上緊發條的工作,也由於這樣的經驗,她學到非常多。她也直言,現在劇場圈作戲,有時候就是真的「和 真實世界脫節」。「戲劇本身都已經是那麼語言化的藝術型式,如果還弄得很抽象、飄浮不定,那還需要劇場幹嘛?舞蹈就可以呈現了。」她有點感慨戲劇圈內,近 期欲陣乏力卻也找不到和社會大眾溝通的模式。

「有點像是當你要去戲院看電影,結果電影院失火;當你想買東西煮菜,然後菜市場都關門;當我開始想抽煙,結果每一家咖啡店都開始禁煙…」謝盈萱有點 苦笑地講著近期的台灣劇場狀態。這兩三年,台灣的戲劇持續地低迷,如果連上昇中的新星都這麼覺得,那理當是我們該認真的思考劇場圈未來路線的時刻。

Posted in | | | | | | | 由 吳牧青 在 週五, 2007-08-03 15:42 提供

原始出處:破報

多重而靈巧的戲子—梁菲倚

紙上聚光燈 系列之九

參與演出劇團︰ 香港話劇團、優劇場、香港前進進劇團、莫比斯創作圓環公社、動見体劇團

文/吳牧青

從香港話劇團到台灣的優劇場,從口條比重極高的演出方式,轉至葛洛托斯基(Jerzy Grotowski)的純然身體訓練的優劇場,梁菲倚可說是這十年來少見的劇場演員軌跡。並且,她不似投入身體劇場後就排斥大量語言文本的表演舞台,以一 股秀異之姿,昂首立於大小型各色劇團的作品。

「怎麼樣可以用最簡單的做一件事,但是讓它非常有力量,這是我當初會迷上葛氏訓練的一個原因。」梁菲倚笑稱,她在1995年第一次看見優劇場到香港表演 時,在散場之際走著走著,突然間前面一群身穿紅袍的優劇場演員在中環街頭走路,「那時真是震懾住我了,雖然他們不過就是平常地走路,但那一股異於一般人的 氣息,就像是一團很穩又很凝聚的力量在前進。雖然我形容起來好像鬼一般,不過那真的是很不可思議的一次經驗。」雖然一直到了2000年,梁菲倚才正式加入 優劇場,將多數的訓練與排練的時間放到台灣,但她記憶中追溯,葛式的訓練原先只有在香港演藝學院的書中看到,但'95年的那次現場感則是種下了一個投入身 體劇場的種子。

「比我先加入優劇場的香港人是張藝生,他是我的學長。他原先是那種講話很急,不修邊幅,口水流出來都不知道的那種人。也會在學校裡搞地下社團的那種人,可 是當我發現在他去優劇場了以後,整個人完全的改變,這令我很驚訝。」有了張藝生的經驗,早先對葛氏訓練擁有嚮往的梁菲倚便長期地踏上了台灣的土地,訓練、 表演。

梁菲倚自承「趕上了優劇場身體訓練的巔峰時期尾端」,以她個人的經驗,從90年代到本世紀初之間,是優劇場將葛氏訓練執行得最完整的一段時間。也許是基於 優劇場在海外受邀次數越來越密集的緣故,在訓練與演出之間漸漸偏向了表演那一端。不過她認為在優劇團的五年之中給予了另一種全然不同的表演風景,也令她得 以在各種風格路線的導演中都足以發掘巨大的能量。

2005年下半年,分別有兩廳院廣場藝術節的《333神曲》和莫比斯創作圓環公社在劇場菁英藝術節的《我係劍聖宮本武藏。殺!殺!殺!》讓她亮眼的表現大 量地被台北劇場觀眾注意, 《333神曲》是個日、港、台三國劇團的合作創作,但無論是台灣的莎妹導演魏瑛娟或是日本銀幕遊學導演佐藤香聲,也都在他們負責操刀的部份,忍不住多加了 些比重給梁菲倚。

出身於馬來西亞,大學和話劇團經驗於香港,以至於台灣的優劇場,到如今長期的台港兩地排練表演。雖然口中唸著「我是個叛逆期很晚的人,小時候都乖乖的」或 是「當初在馬來西亞開表演學校的父親,一直希望我在香港唸完書就回去教表演,但我一出國就沒有回去了。」這番談笑間的話語,但梁菲倚也還沒在馬來西亞演出 過。「雖然我一直到了中學都是在馬來西亞,但到了香港和台灣才是真正給我戲劇養份的最重要兩個地方。」

「很多導演都說我『很好用』,他們給我什麼我就能做到什麼他們想要的。魏瑛娟也曾在座談會說我可能是馬來西亞人的背景,所以很多元。這讓我也在回想,我似 乎也沒什麼所謂華人意識或香港人、台灣人、中國人之間的認同問題。」梁菲倚言談之間也說起了今年也是馬來西亞獨立50週年,不過,無論是在香港回歸10週 年或是台灣解嚴20週年的時空交錯下,在劇場流動而多變的今天,梁菲倚依然會是劇場人眼中非常重要的一枚戲子。

Posted in | | | | | | | | 由 吳牧青 在 週五, 2007-09-07 04:49 提供

原始出處:破報